:::

跟電視裡的老闆一樣

文/結金球

148-1.jpg光福綜照樓高四層,設有電梯。太好了,不用爬樓梯,因為已經沒有膝蓋可以磨了」,收托長輩幽默的說攝影/陳仲亭

  建置兩年餘、從光復日間照顧中心(社區式長照機構)成功轉型而來的「光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綜合式長照機構)啟用了!這是一粒麥子基金會的第一個「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

  基金會最早的日間照顧服務推溯至2014年三月,目前已在台東縣、花蓮縣、台南市成立七個日照中心一個多功能日照中心。

升級版的日照中心

148-2.jpg光福服務團隊由護理、社工、營養、復健、照顧服務等領域的人員組成,用專業和愛來陪伴長輩,培養專注力及讓人放鬆的纏繞畫是多元化課程之一。攝影/葉自強

  光復鄉當地部落長輩的住房大多為一層建物,在他們的印象中,有電梯的大樓就是很「高」貴的房子。因此能進到四層樓高的光福多功能日照中心上課,「就跟電視裡的老闆一樣,搭電梯上班,感覺整個人都提升了一級」。期待天天來上課,成為光福收托長輩普遍的心聲。

  全新建造的光福是「升級版」的日照中心,除了既有的日間照顧服務外,適時提供居家服務喘息服務及社區活動,還會整合送餐及共餐服務、行動沐浴車服務、交通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以及社會福利諮詢轉介服務等。也就是以「混合式」的服務、更具彈性的方式,協助每一位長輩安心自在、快樂過活。並且融合在地文化,利用長輩熟悉的文化記憶,引導支持他們能夠生活自立。

  六十七歲的阿明阿公獨居在家,唯一的孩子遠在高雄謀生,僅能電話關心。阿公年輕時曾從事遠洋漁業、電銲工程等作業,十多年前中風,導致右側較乏力,步態不穩,幸運的是意識仍清醒,但口語表達較緩慢、含糊,部分日常生活可自理。平日大多待在家裡,社交貧乏。

  基金會社工協助資源連結,包括多功能日照中心交通服務兩大類上午到光福綜照上課下午由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宅整理家務或陪同就醫;出門的交通就靠復康巴士到宅接送。自此他交到了朋友,一起玩桌遊和社區散步,心情變好,擺脫過往的孤單,成為「我還是會老,但我不會孤獨老」的最佳實例,也讓阿公出外的孩子無後顧之憂,不用掛慮爸爸在家是否吃飯了、有沒有跌倒、會不會孤單

複製到「關福
  像這樣多功能日照中心的成功服務模式,基金會打算複製到東部各鄉鎮,台東縣關山鎮的「關福」是下一階段的目標。基金會原設置的關山日照,因租用的建築物空間狹小,不僅服務量受限外,亦面臨租約期滿的困境。因此基金會決定自地自建,為長輩量身打造更適切的建築,也將轉型為關福多功能日照中心。關福的設計藍圖為五層樓,採失能、失智者混合照顧,可收托六十人,七月十六日舉行開工感恩禮拜後,隨即按部就班展開後續工程。

浴缸,有門哦!

148-4.jpg攝影/陳仲亭

  光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與時俱進,特別引進新設備,提升照顧品質。「走入式泡澡浴缸」就是其中之一。

  它具有可一百八十度展開的門,方便失能者直接從輪椅移位進入,避免傳統浴缸「跨入」的跌倒風險。照顧服務員依據洗澡操作規範來服務長輩,包括:水溫進水刷洗泡澡時間出水等都有標準作業;為避免長輩著涼,每間浴室都裝設溫控設備,適時調整室溫

不用戴眼鏡,就看得好清楚

148-0.jpg攝影/李蕙梅

  「阿仁」爺爺是光福長輩中,最喜歡看報紙的了,每次都戴上老花眼鏡,但有些字仍看得很吃力。

  那天他使用了「視力擴大機」。「不用戴眼鏡,就看得好清楚」,他新奇的說。字可以放大、底色可以選擇,他一一嘗試,找出最喜歡的閱讀樣式。「眼睛好舒服」,他下了結論。  

  用智慧助人,一粒麥子基金會積極物色適合長輩的輔具或設備。

偏鄉日照建置計畫
愛心專線:(089310-000

一粒麥子雙月刊149期(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