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輩開心是我們每天努力追求的事,
我們也追求做到「文化照顧」,
不管是課程活動的設計或飲食上,
都會考量到文化性。
◆文/一粒麥子基金會「金峰日間照顧中心」機構長 王李淑燕
◆攝影/林亞綺
▲編隊時,長輩用熟悉的動物來取名,還笑說要看看哪種動物跑得快。
每到節慶,金峰日間照顧中心服務團隊總會預備相關的系列活動,讓長輩即使不便外出,仍能感受節慶的氛圍,進而增添生活樂趣,使心情更加愉悅。
金峰日照位於原住民鄉──台東縣金峰鄉(有五個村、十九個部落),目前照顧的對象有廿三位。其中排灣族人有十九名、漢人兩名,還有阿美族、魯凱族人各一名。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這兩位阿美族、魯凱族長輩的排灣族語也是通的啦!服務團隊方面,除了一名布農族人,其餘都為排灣族人,為的是在語言、文化上能夠更貼近長輩,也才能提供好的照顧品質。整體來說,金峰日照是個多元文化、族群融合、「原味」十足的小部落。
每年七、八月,鄉裡的排灣族人就開始陸續忙碌各自部落的收穫節。透過收穫節慶祝一年的豐收,並安排傳統競技凝聚各部落的向心力,也讓在外打拼的族人回到部落裡和家人團聚。金峰日照的服務目標是提供在地化的照顧服務,當然不能少了收穫節的慶祝活動!
傳統競技比一比
我們發現,很多長輩因為身體失能,不便或沒辦法參加部落的收穫節,甚至有些長輩已好幾年沒有參加部落的收穫節了。為了讓長輩重溫過往參加收穫節的回憶,七月十四日金峰日照首度舉辦收穫節傳統競技運動會,除了日照長輩參與,也邀請家庭照顧者一起同樂。期待能增進長輩與家人間的互動,也期盼家庭照顧者能透過活動得到喘息及樂趣。
既然是收穫節的概念,就比照部落籌備收穫節的模式,我們再三開會討論傳統競技的比賽項目。看似簡單的比賽項目,套用在失智或失能的長輩身上,就必須考量到如何不失去比賽的模式又能保存比賽的趣味性,所以腦力激盪、絞盡腦汁的設計「專屬」長輩的傳統競技比賽。
活動當天,選手們穿上排灣族族服的輕便背心,齊聚太麻里鄉溫泉活動中心,躍躍欲試。我們用排灣族語分了三個小隊:takec(山羌)、lava(飛鼠)、sizi(山羊)。選手進場、暖身操,再用隊呼精神喊話彼此打氣,開始了一系列的傳統競技比賽。
射矛,射什麼? 大山豬!
▲射矛比賽的靶子,上頭的大山豬是一位失智長輩萬欽阿公的手繪作品。
第一個登場的比賽項目是射矛。不要小看靶子,那可是一位失智長輩萬欽阿公在家花了幾天畫出來的大山豬。當選手們賣力的射矛時,可以看見畫家長輩臉上充滿成就感。
▲即使失智了,金文阿公一拿到矛,身體仍自然使出射矛的一連串動作。
比賽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失智長輩金文阿公。對失智症的長輩來說,即使忘了很多的事情,但射矛的技巧還在他的記憶當中,身體記憶沒有忘,不用多做說明。當手上拿著矛時,自然的延續下一個動作,而且得到很高的分數,開心的露出笑容。那一剎那,似乎回到了金文阿公的壯年時期,在旁看著的我們都好感動。
「頂上功夫」呱呱叫
傳統中小米收成時,婦女會將小米放在篩子上頂回家,於是收穫節的競賽中,絕對少不了「頂上功夫」的頂小米比賽。讓肢體功能較佳的長輩與家屬競技,其中一位漢人長輩阿河哥哥(上圖)第一次體驗頂小米,夾在排灣族人中間相當突顯。
亮麗的紫紅色冠冕
▲長輩的妹妹參加編頭花比賽,花材取自部落裡常見的千日紅。
編頭花比賽對很多失能長輩來說不容易,於是我們安排由家庭照顧者參加。目的是期待家庭照顧者編完頭花時,將作品為長輩戴上,象徵是一個冠冕及榮耀,互動中拉近彼此的距離,也增添溫暖的感動。
偏癱長輩秀絕活
▲不畏艱難,中風的長輩努力剝花生。
花生為排灣族的糧食作物,收成時會先將花生曬乾,再剝殼取出花生米來賣,賺取生活費或是成為家中糧食。對很多曾經務農的日照長輩來說,這曾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雙手剝花生容易,對偏癱長輩就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我們沒有設定中風長輩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剝,結果有的單手靠著桌子壓開花生、有的靠嘴巴咬開,完全克服自己的困難,發揮運動家的精神完成了比賽。
大隊接力,同心協力
▲偏癱長輩(右)和弟弟配搭,一起完成大隊接力的其中一棒。
再來是十公尺跑步競賽,我們按照長輩的功能性來分組,這只是一個小暖身,因為之後是最緊張刺激的大隊接力啦!各個小隊再次喊出自己的隊呼彼此打氣,不管是坐輪椅的、偏癱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或是四肢健全的,都賣力的完成接力比賽。
這是金峰日照第一次辦理收穫節傳統競技活動,在比賽過程中看見長輩很賣力,不會因身體的不便而抗拒參與競賽,不管輸或贏,都能看見臉上充滿笑容,這樣的精神真的令團隊非常感動。一切籌備的辛苦都大受鼓舞,看似付出很多心力,其實我們才是得到最多恩典和祝福的人,支持著我們繼續帶著熱情做助人的工作。
淚眼中歡呼
一位同工說,比賽過程中真的很感動,發現長輩與家屬之間有了互動關心,也發現更多了笑容。即便長輩坐輪椅,不能走、不能跑,甚至只有健側的手可活動,卻看見長輩與家屬非常認真的完成任務,不在乎名次獎品,而是在乎參與的過程,當下莫名的感動並流下了喜樂的眼淚。
用餐中,有位兒子語氣哽咽的提到,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日照中心的活動,即使父親已經忘了他(兒子),但藉著活動一起協力完成比賽並拉近彼此的距離。看見失智的爸爸充滿笑容,心理備受感動。決定往後日照有活動時,都要排除困難來陪爸爸參與。
很感謝上帝的保守,讓活動從開始到末了都平安順利。透過這次活動,長輩、同工、家屬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與默契,也看見上帝的愛在當中,充滿了感動和溫暖。我們就像家人一樣,一起同樂、彼此照顧、一同分享榮耀。
金峰日照團隊每天都在追求一件事,就是讓長輩們開心!因為不開心就不會想上學,要開心上學才會有動力,來上學並得到好的照顧,進而促進健康及延緩失能。除此之外,我們也追求做到「文化照顧」,原住民族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課程活動的設計及飲食上都會考量到文化性,才是落實在地老化的重要指標。
玩到太陽下山
我們已經開始在期待明年的收穫節了。
長輩說今年的比賽項目太少,而且只有半天的時間太少,明年要比照部落辦理收穫節一樣的時間──太陽下山的時候才可以回家。
好吧!那我們就這樣說定了!
◆偏鄉日照建置計畫 |
一粒麥子雙月刊142期(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