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粒麥子基金會鹿野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社工員 黃玉家
◆攝影/陳瑩真
▲在「長者輔療活動計畫」合作職能治療師吳鴻順(右一)帶領下,「阿瑛」阿嬤使用ㄇ字型助行器參與投擲活動。
「阿瑛」阿嬤住在龍田村(台東縣鹿野鄉)一個非常隱密的地方,過了大條的馬路後,接著都是曲折的產業道路,還需要行經一個陡坡才會到達。
第一次搭乘復康巴士接送長輩時,正好隨車的照顧服務員、司機和我都是第一次接送阿瑛阿嬤。雖然事前照顧服務員有打聽到阿瑛阿嬤的住家位置,而我也事先準備了阿瑛阿嬤家的住址,到了龍田村我們還是找不著打聽到的位置,而手機的GPS導航也找不到住址所在。
我們就這樣繞到了往隔壁延平鄉的方向,然後又繞回龍田村,直到後來才真正找到了阿瑛阿嬤的家。行經過的路線幾乎都是產業道路,而且出發前一粒麥子基金會日照組組長鄭雅文曾提醒說,前次另名復康巴士司機利用倒車的方式下阿瑛阿嬤家那個陡坡,因為天雨路滑、加上陡坡彎曲路又小條,車子就打滑撞凹了。有了前車之鑑,我們只敢把車子停在上處,徒步下坡到阿瑛阿嬤家。
第一次見到阿瑛阿嬤是在鹿野日照中心,她都坐在輪椅上,臉上掛著笑容看著四周。而這次前往阿瑛阿嬤家,她正在看電視,聽到我們打招呼時很開心的說:「你們終於來了喔!」於是我們邊推著阿瑛阿嬤到車上、邊解釋為什麼這麼慢到。
她雖然一個人獨居,卻總是聽她提起她的寶貝孫子。原來孫子每天都會去探望她,扶她從床上下來到電視機前坐著。阿瑛阿嬤曾經在家裡跌倒過,因此膝蓋及髖關節有開刀,所以都使用輪椅,很少使用輔具來行動。阿瑛阿嬤說,她非常害怕再次跌倒,所以畏懼站起來走路,對於站起來走路是個陰影。跌倒後,她覺得難過的是行動不方便,讓她不能和朋友一起到台東市區逛街、購物,也漸漸的很少與社會有互動交集。
來到日照中心後,阿瑛阿嬤很開心的與其他長輩聊天,她說:「來這裡有人陪伴不孤單。」當阿瑛阿嬤遇到職能治療師吳鴻順時,事情有了轉機。
吳鴻順老師發現,其實阿瑛阿嬤可以站起來走路,並試著教導她如何使用ㄇ字型助行器。阿瑛阿嬤離開了輪椅嘗試使用助行器走路時,剛開始表示腳沒力又痠痛,可是一、兩天過後則主動表示想使用助行器,也請個管師幫她安排去隔壁鹿野鄉「長照2.0」B站點的社區復健空間做復健。慢慢的阿瑛阿嬤不再害怕跌倒了,比預期中還要積極的想要復健自己的腳部,使用助行器的時間也比使用輪椅的時間還要多。這勇氣對於其他長輩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迴響。或許她是需要專業人員照顧,或許她非常渴望能自由行動,因此克服了恐懼從陰影中走出來,這份正能量無形中也帶給了其他長輩。
與阿瑛阿嬤談天時,她總是很客氣的不想麻煩他人,臉上總是掛著一個非常親切的笑容。每天早晨看到阿瑛阿嬤的到來,我總是大聲的與她打招呼問安,她的第一回應都是那親切的笑容。這笑容感染了我,彷彿在告訴我:「今日也要微笑的面對所有事情!」每天看著她的笑容,讓我也有滿滿的正能量面對每日的工作。
◆偏鄉日照建置計畫 |
一粒麥子雙月刊124期(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