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結金球
▲攝影/陳仲亭
「我以前嘛有戴這帽仔。」關山日間照顧中心八十三歲的古阿嬤(如上)看見我們手裡的白色工地帽,勾起了往事。問阿嬤想不想再戴看看?她戴上工地帽,笑得嘴角都上揚了,繼續用台語跟我們話從前:「我少年時佇工地綁鐵仔(鋼筋)……」
在關山日照的課程規劃裡,帶長輩出去走走是很重要的一堂課。照顧團隊每年會辦理兩場大型的戶外郊遊(地點是鄰近鄉鎮),以及多次不定期的踏青、參觀活動(地點在鎮內)。
去(2021)年十二月廿四日聖誕節前夕,關山日照的長輩又出去走走了。
以原住民式幽默自嘲名字諧音是「一瓶」不是「兩瓶」因而被長輩記憶深深的關山日照機構長葉玉萍,和團隊帶長輩去隔兩條巷子「近」的關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綜合式長照機構)工地。
冬陽暖暖,長輩興致高昂,或拄著四腳柺或坐著輪椅或需人攙扶或自主行走,一起搭車出發囉!看著他們,筆者心中突然響起了一首熟悉的兒歌旋律:「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這回很特別,長輩不是去郊遊,而是去看未來的新家。
關山日照是一粒麥子基金會成立的第一個日間照顧服務中心,地點在台東縣關山鎮,2014年三月啟用,照顧對象有阿美、布農、客家、閩南等族群。因租用的建築物空間狹小,不僅服務量受限外,亦面臨租約期滿的困境。因此基金會決定自地自建,為長輩量身打造更適切的建築,也將轉型為多功能日照中心。
關福綜照是升級版的日照中心,除了既有的日間照顧服務、夜間住宿服務外,還新增了居家服務,並整合送餐及共餐服務、行動沐浴車服務、交通服務、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以及社會福利諮詢轉介服務等。也就是以「混合式」的服務、更具彈性的方式,協助每一位長輩安心自在、快樂過活。並且融合在地文化,利用長輩熟悉的文化記憶,引導支持他們能夠生活自立。
▲關山日照中心機構長葉玉萍(左一)為長輩解說未來的關福新家。攝影/結金球
「新家有五層樓,現在蓋到二樓了。」一行人駐足工地大門外聽玉萍的解說。一聽到是五層樓,長輩關心的問著:「有電梯嗎?」「有,一定有,不用『爬』樓梯哦!」……
▲「日」正當中「照」拂偏鄉,興建中的關福多功能日照中心是「升級版」的日照中心。攝影/陳仲亭
全新建造的關福綜照完工後,服務量比現在的關山日照增加三倍、室內空間也比現在的關山日照大六倍,活動空間變大、動線更順暢,當然就能擺放訓練肌力的運動復健設備,這套設備當初因空間狹小而失之交臂。
聽到可以有更多同學一起加入,長輩對新家充滿了期待。
「關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興建翦影 ▲照片提供/工務室 ●1/4起 三樓工程 |
我還是會老,但我不會孤獨老 愛心專線:(089)310-000 |